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 正文

杏坛杯获奖教师张光恒:教师写作笔下要有“烟火气” 世界今日讯

2023-04-15 23:14:39齐鲁壹点

记者 周静 摄影 邱志强


【资料图】

4月15日,山东省首届中小学语文教师“杏坛杯”写作大赛颁奖典礼暨山东省写作学会写作研究与实践指导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在济南大学舜耕校区举行。典礼上,来自滕州羊庄镇小学的张光恒老师作为获奖教师代表上台与大家分享了一路走来的写作心得。

张光恒长期在基层中小学工作,他认为清净的乡镇生活,更能让人静下心来读书和思考。2009年,张光恒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从最初的乡土写实感情书法,到后来有意识地淬炼文章的写作技法,一路走来十几年,对于写作方面的颇有心得。他认为,好文章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标准,他从语言、读者需求和作品题材三方面入手给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做了注解。在谈到教师写作时,他表示,教师写作要抛开“教师腔”,笔下要有“烟火气”。

张光恒发言原文: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省写作学会与济南大学的老师们操心费力,为咱全省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个人文学素养与功底的好舞台,下面,我简单地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一下自己关于写作方面比较粗浅的体会与看法。

我长期在基层中小学工作,其乡镇的农村生活相对来说封闭而清净,能让人静下来心来读书、观察、思考,同时我又认为,人生在世短短几个秋,总是要有所追求留点什么而不能终日碌碌无畏为,这些都是我决心写点东西的先决条件。

我从2009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一路走来十几年了,细细回想起来,前几年写的东西,重乡土写实感情抒发,后来认识到这种对生活近距离原生态的呈现,减弱了文章内在的灵动性与距离美感,最近的这后几年,也就有意识地去转变文章的写作技法,力求让文章变得曲径通幽、意味深长、空灵有味,写好后发给自己的文友读一下,都说效果不错。

人常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实际上是说因为欣赏文章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了结论的不同,但是,一篇文章的优劣,相信会有一个相对的统一标准,看完后大部分人都能说好,那绝对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文章。那么,如何做到文章的文质兼美呢?我觉得,应该往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努力的让文章的语言变得有富有弹性,不干瘪不干枯,要注意语句的韵律美与情感的洁净温情;还要注意遣词造句的准确性,写好后多多修改,废词废句一个不留,全部删掉,让文章浓缩成精品;更要注意文章语言的味道,努力做到言尽意存,让人能感觉到里面所包含的言外之意与象外之相。

其次,要考虑到读者的多样性,努力让文章也呈现出形式上的多样性。读者里,可能有学生,有大学教授,也有打工者,所以,文章里应该包罗万象,既有简单易懂的生活片段描写,也要有抽象的文化点评概括,还要有小说的生动情节吸引,所有的一切,用严密的逻辑连接起来,不管谁读,都能顺着读下来读通读懂,并能读后有所收获,这样的文章才算是好文章。

最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那就是要注意笔下所写东西的“烟火气”。对于我们做教育工作的老师来说,写点东西不难,但是带有“职业影响”,那就是有严重的“教师腔”,既善于好为人师板着面孔说教、喜欢描写高大上阳春白雪的东西。比如,这次大赛,有一个年青的老师,写了一首诗歌,发到了写作学会群里,群里的张国钟局长笑谈能获大奖,但最后也指出来,诗歌应该多多关注民间疾苦,要接地气,鞭挞假丑恶,这点,是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的。大处招眼,小处着手,从生活的细微处找题材,永远是最好的方法。我在《少年文艺》看到一篇小说,讲一个对社会不满的歹徒,在学校门口制造了一起针对小学生的暴力案件,这个事情对其中一个女生的心理、心灵,造成的严重的伤害与影响,后面作者重在写这个女孩心灵重组重塑的过程,由惊恐到平静,由软弱到坚强,非常感人。这个题材非常敏感,但作者敢写《少年文艺》敢发,说明了文学和现实生活截然不可分、人间红尘永远是滋养文学作品生根发芽的温床。

文章风格,千人千面,莫言幽默风趣,文风恣肆,余华含而不露,悲天悯人,张炜主席诗性浪漫,富含哲思,不论怎么样,都是写生活,写细微,写真实,而不是空喊口号,我想,这就是对我们全体教师作家所提出的一个庄严而认真的写作要求。

今天就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标签: